Sunday, April 06, 2008

誘惑

初次接觸的印象總是最深刻,也往往是之後類似經驗的基石。因為Madonna,我對Evita這齣音樂劇的初體驗來自電影,收藏的原聲帶也是電影版,於是乎今天看舞台劇時,就一直在和電影作比較。

在場景的設置上,少了許多限制的電影,當然豪華,繁複許多,然而在有限的空間下,配合投影大銀幕的使用,設計者的巧思卻能充分展現,不管是開場時電影院內,群眾聽聞死訊的表情特寫,送往迎來的住所門口,還是公開演講時的萬人盛況,我都仿若身臨那經歷巨大轉變的阿根廷首都,舞台設計的功力可見一斑。這在『歌劇魅影』也是一樣,比起舞台劇,明明電影版的場景更加真實,你卻會不禁在小船划過舞台,穿梭地下宮殿時,發出聲聲讚嘆。不過,若真要比韋伯其他作品,如貓或歌劇魅影,或是其他百老匯秀如悲慘世界,這齣戲的舞台效果應不是宣傳重點。

那麼重點就是音樂了。就算沒聽過,『阿根廷,別為我哭泣』也是耳熟能詳的曲目。除此之外,還有兩三首個人非常喜歡的抒情曲,『I’d be surprisingly good for you』,『Another suitcase in another hall』,或是專為電影版創作的『You must love me』,都很快能吸引聽者的注意力,也難怪先發行CD再上演舞台劇的策略可以成功。因為是韋伯較早的作品,變化性上略顯不足,但在熱情的拉丁旋律圍繞下,輕易地就抓住了我的耳朵。在表現上,舞台的唱法較戲劇化,我不記得在電影裡曾深刻感受到Evita的強烈企圖心和表演慾,舞台上的Evita則以較為明確的頓點和音調變化表現此個性,這是否和娜姐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有關?作為忠實粉絲,我仍然很欣賞她的表現,卻不得不承認舞台上的表演較接近原作所想,能在兩小時內讓你目不轉睛。說到這又想起電影版歌劇魅影,除了過帥的Phantom和胸部很大的女主角,其動人程度遠不如音樂劇。至於旁白者Che,舞台上的多了幾份喜感,其造型強烈暗示他就是那騎著摩托車,到處搞革命的熱血青年Che Guevara,和Evita的互動不如電影裡的曖昧,挺討喜的。雖然Antonio Banderas還是帥多了阿!

這齣戲吸引人的(最大?)原因,就是他的故事本身了,因為這是真正在這世界上發生過的充滿戲劇性的歷史!在那共黨崛起,風起雲湧的年代,這樣一個鄉村女子以其個人魅力及交際手腕,讓一整個國家為他瘋狂,不問她作了什麼,付出無盡的熱情,這情節本身就夠吸引人了。我想,『形象』還真是詭異至極的事,就像有些人永遠不會犯錯,就算被逮,也會迅速獲得原諒。人的判斷力是否遠比我們自以為的低許多?我們憑藉的,其實大部分是難以解釋的感情而不是理性?這,會是我們常常進步一點點,而多走回頭路的原因?